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法治网:让人民群众在“司法便民”中感受公平正义 ——北京法院创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1-16 21:06:12 打印 字号: |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以来,北京法院始终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立足主责主业,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以开门纳谏为基,推出云庭审、周末法庭、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诉讼服务创新举措,同时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坚持把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打造出立体式一站式的纠纷解决供给链,激活基层治理共建新动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



司法为民“有精度” 问需于民知民意

“我来自民营企业,也是第一次走进法院,在以往的认知中,法官和老百姓距离很远,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感觉到法官把老百姓方方面面的事放在心上,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纠纷,用温度和情怀为人民服务。”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2年召开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北京可视化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维嘉感慨道。



参加这场座谈会的,还有北京市律师协会代表、望京街道干部、高校法学教师及医院副院长等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众代表。与会人员在分享对法院和法官看法的同时,围绕诉源治理、司法指导、普法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蓝向东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场一条条记录着,并在会后逐一研究解决之道。



问需于民,才能了解群众需求,问计于民,才能汲取群众智慧,这也是把实事做到百姓心坎上,高质量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的关键一步。在北京法院,主动了解社情民意已成常态,自“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北京法院共召开各类座谈会74场,发放调查问卷37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千余条,确保各项工作举措与群众需求、基层需求、社会需求紧密贴合。

司法便民“有温度” 诉讼服务再升级

云庭审、周末法庭、一站式服务、VR诉讼服务中心……群众的需求,就这么转化为北京法院的一项项改革创新。

2020年、2021年,北京法院在线庭审率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2022年在线庭审达60余万次。此外,为解决群众因上班、农忙等无法及时参与诉讼问题,确保司法服务“不打烊”,部分法院还应需开设了“夜间云庭审”“周末云庭审”。



晚上8点,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巨各庄人民法庭依然灯火通明,法官李兴红正通过“夜间云法庭”在争取化解一起涉外的离婚纠纷案件,因为女方居住在希腊,李兴红选择了夜间组织双方进行线上庭审。经过两个小时的释法析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李兴红也收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点赞。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的“到法院参与诉讼程序麻烦、办事晕头转向”的问题,北京法院通过推出一站式诉讼服务窗口、建立立体化智慧集约诉讼服务体系等举措,为群众带来了全新的高质量诉讼服务体验。



2022年7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一站式服务窗口”接待了一位大型国有公司的总法律顾问。工作人员对其告知,前一天该院已依法作出保全裁定。但是总法律顾问仍然担心财产不能得到及时保全。对此,工作人员当即依照工作流程帮助该公司联系上法官,快速推进案件办理,为当事人吃上了“定心丸”,也保护了国有资产免受流失。

据了解,丰台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窗口”集诉讼事项咨询、案件信息查询、交纳诉讼费用等12项事务于一窗,同步建立了全院“1+N”群众需求响应机制,通过立案庭当即派单、庭室立即响应、责任人限期办结,实现了群众诉求“一键响应”、部门协同“层级联动”,已累计接待群众逾万人次,为群众办理三项以上事务400余人次,平均办理时长9.5分钟。

为便于诉讼群众在线处理诉讼事务,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还将人工窗口服务与AI智能服务相结合,创新构建立体化智慧集约诉讼服务体系,不仅实现了8大功能近20项诉讼服务的“一窗通办”,还率先在首都基层法院上线网上VR诉讼服务中心,实景呈现诉讼服务大厅。现如今,通州法院电子送达覆盖率已保持在80%以上,适用电子送达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10天以上。

公正审执“有力度” 司法公信力再提升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严惩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犯罪、扎实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北京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服务人民群众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2年以来,针对养老诈骗频发的问题,北京法院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通过稳妥、高效、公正地审结案件,使得养老诈骗犯罪得到有力惩治,全市法院为5900余名老人追回养老钱3200余万元。与此同时,北京法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发布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等,为老年人提供务实管用的防骗指南,帮助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为群众办实事,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更需要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服务就在身边。在北京郊区,房山区人民法院针对部分区域物业纠纷案件数量激增、矛盾激化的态势,依托法官服务工作站,与辖区政府设立的12345驻点工作站联动司法,在下沉社区开展示范庭审的同时,着力为社区居民解答法律问题,将多发性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形成物业类案件的诉源治理新模式。为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房山法院在巡回审判的基础上持续创新,通过预防纠纷、发现纠纷后及时化解、示范性裁判、听取基层组织的意见等方式,共同推进法院的诉源治理及辖区社会治理工作。

职能延伸“有广度” 法治环境再优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开展创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工作期间,北京法院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首都发展大局。



在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不断强化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北京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与法庭的衔接机制,成立一周年来审结案件近千件,涉及60个国家和地区,解决争议金额超160亿元。



在北京金融法院,通过携手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以“市场精准评估+企业全力自救+投融资天使他救”的全新模式,促进纠纷妥善解决,成立以来执行和解方式结案41件,结案标的223亿余元,在充分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债权实现的同时,维持了一批作为被执行人民营企业的持续运营。

良好的法治环境离不开全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北京法院将普法宣传作为提升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的多维普法体系,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在线上,“京小槌”亮相北京法院普法IP矩阵,“京小槌普法课堂”微动漫走进首都公交地铁、城市商圈、商务楼宇,受众人次过亿。在线下,北京法院依托“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小组接单、党员办单”工作模式,深入社区、村居,开展“讲解式巡回审判”“京法巡回讲堂”等普法活动千余场,用司法案例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进一步通过党建创新激活基层解纷效能,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北京法院自2022年开始探索实施党建引领“双百分百”参与诉源治理机制,全市法院410个党支部与近两千个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共建,开展活动1200余次,超过2200名党员法官深入基层参与诉源治理,了解群众需求,提供法律服务。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旭辉说:“北京法院将进一步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质量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诠释‘人民至上’的时代宣言。”





 

来源:法治网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