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她说:手中每个案子都是当事人的人生
作者:周杰  发布时间:2022-10-11 17:11:59 打印 字号: | |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作为法官,要把青春的奋斗和对公正的追求、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才有时代意义。”这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80后青年女法官田晓昕对“青春”的解读。

从事民事审判工作12年,庄严国徽下的方寸法台,承载着她坚定的法治梦想,北京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西城区红墙卫士之星、政法楷模等荣誉称号背后,是她以奋斗实践青春宣言的生动写照。

别着急,我们把事实先了解清楚

“别着急,我们把事实先了解清楚。”这是田晓昕在办案过程中经常和当事人说的一句话。

2010年入职北京西城法院以来,田晓昕从事了近十年合同类案件审判工作,尤其擅长审理房屋买卖、房屋租赁等涉民生类的“大”案件。

之所以说“大”,并不是案件标的额多么巨大,而是因为每个案件都是关于房子、居住,事关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这类案件普遍冲突较为激烈,当事人不管是对对方,还是对法院和法官,常常情绪激动、言辞锋利。办案如何能贯穿法理又符合情理,让矛盾得到化解,让群众真正满意?谈及办案心得,田晓昕认为必须花更多心思倾听、询问、从细微之处找线索,再想方设法还原案件事实。

有位年过八旬的陈老太太让田晓昕印象深刻。老人是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被告,起因是老人向一家小贷公司借款,却被“套路”,稀里糊涂签了一系列协议,甚至还签订了一个“代理出售房屋”的协议。就这样,房子在老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出售,老人不仅一分钱没见到,还被他人起诉“返还”购房款。

田晓昕至今记得第一次和老人见面时的情景。和自己奶奶年龄相仿的陈老太太颤颤巍巍站在法庭中间,情绪非常激动:“我不是没有文化,怎么就稀里糊涂让人骗了,被人赶出家门不说,骗子还理直气壮地坐在原告席,憋屈啊!”田晓昕赶忙上前握住老人的手扶她坐下,轻拍她的手背安慰说:“请放心,这里是人民法院,案子到了这儿,就不会不明不白地走出去。”

在随后的庭审中,田晓昕仔细审查双方提交的证据,了解案件来龙去脉。因老人耳背严重、存在交流障碍,田晓昕便安排老人紧靠审判台就坐,和法官面对面开完了整个庭审。

经过梳理,田晓昕发现整个借款、抵押、代售房屋等手续一气呵成,而且在没有任何看房过程的情况下,房屋以超低价出售,诸多不合常理的情况都说明案件事实绝没有起诉书上写得这么简单。

庭后,面对这些疑点,田晓昕依照法定职权开始主动调查。查询涉案资金流向、启动房产价格评估、进行关联案件检索……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细致调查后,证据链条显示这其实是一个专“盯”老年人房产的小团伙,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的弱势,披着借贷、抵押、代理售房等合法外衣谋求非法利益。

最终,田晓昕在庄严肃穆的法庭敲响法槌,依法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保住”了老人的房产,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随后,田晓昕依法将该案及关联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部门。据悉,2021年7月,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涉案人员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在判决生效后,老人想给田晓昕送锦旗,被她温言婉拒,但老人仍坚持送来一封感谢信。

拉开田晓昕的办公桌抽屉,是近百封类似的当事人感谢信。“我一直提醒自己,手中每个案子都是当事人的人生。这些信,每一封都是当事人真挚恳切的诉说,时时激励我,永远不要忘记做法官的初心。”田晓昕珍重地抚摸着信封。

这么短的时间,一次性干净利落解决困难,我不知该怎么感谢……

“法律不是真空的,法官也不是独行侠,要相信群众,更要依靠群众,用多元的方式和力量化解纠纷,才能把案子办到百姓心里去。”工作中借鉴传承“枫桥经验”,田晓昕逐步积累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审判实践经验。 

2015年1月,七旬老人周老太太经朋友介绍,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自家平房以比较便宜的租金出租给八旬老人孔大爷,但合同到期后孔大爷拒绝搬走,还经常拖欠租金,双方矛盾就此产生。三年间,周老太太通过各种方式要求孔大爷腾房,屡屡遭到拒绝。

因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房管局还下发过《解危通知》,但孔大爷仍然坚决不配合腾退。

周老太太无奈之下将孔大爷起诉到法院,要求腾房。田晓昕收到案件后立刻着手与双方沟通,发现本案事实并不复杂,法律关系也很简单,但两方都是白发老人,各有各的难处。孔大爷已经八十多岁,既没有固定收入,在京确实也无其他亲戚,言谈中说到自己还是从公厕旁的一间休息室搬过来的,找到这个住处实在不容易。庭审中,孔大爷为难又强硬地表示:“不管法院怎么判,我绝不会搬离现住的房屋,不然就得又住回公共厕所。”

看着一筹莫展的周老太太,田晓昕决定“另辟蹊径”。她敏锐注意到不论谈话还是开庭,有几位旁听人员每次都随孔大爷来法院,于是决定从旁听人员寻找突破口。原来,他们是孔大爷老乡,在北京生活多年,彼此也经常走动。了解情况后,田晓昕开始和这些老乡们探讨怎么解决老人的居住问题。

被田晓昕设身处地为老人考虑的诚意所打动,孔大爷的老乡很快决定凑钱帮孔大爷租一间小的房屋以作周转,交了三个月的租金,在此期间帮助孔大爷申请社会救助。周老太太听后,当庭也同意给孔大爷一定的腾房时间,就此双方达成了调解。周老太太喜出望外地说:“我忠心感谢党和国家培养了这样优秀的法官,这么短的时间,一次性干净利落为百姓解决困难,我不知该怎么感谢……”

对法官来说,工作并不随着案件的宣判就宣告完结,有时更多的考验还在后面。

在田晓昕办理的一起房屋买卖纠纷案中,由于卖家涂改了房产证,虚增房屋面积,买家发现后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退还房款。

案子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田晓昕很快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后,卖家虽自知理亏不提上诉,却碍于面子几次三番到法院找田晓昕“讨说法”。

卖家是个老人,见他情绪激动、听不进劝,田晓昕借口了解他的身体情况,拨通了他孩子的电话。老人的孩子是位知识分子,了解情况后表示尊重并接受法院判决,马上开车来法院将父亲带回了家。

判决虽已生效,但卖家尚未履行判决确定的退还房款义务。虽然此时案件审判程序已经终结,买家可以通过执行程序维护权益,但田晓昕敏锐地察觉事情或许有了实质进展,决定多做一些。

次日,她再次把双方约到了法院组织谈话调解,并特意请卖家老人的孩子一同出面,寻求最终解决。果然,老人的孩子主动提取了现金,当庭将案款交到买方手中,至此,这起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法官,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力

随着案件量的不断攀升,如何从源头化解矛盾,让更多纠纷止于未发?在兢兢业业的司法实践中,田晓昕也在不断思考和摸索。“法官不是象牙塔里的思考者,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力”,工作十二年来,田晓昕将这句话践行到了极致。

“纠纷到了法院并不代表双方矛盾就难以调和,相当一部分当事人只是由于没有沟通平台,或者信息不对称,如果工作方法得当,很多案子能够在庭前化解掉。”田晓昕认为:“纠纷实质‘浮出水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当事人对案件情况、诉讼成败也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些都会影响纠纷能否快速解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西城法院受理了大量涉“疫”案件,在民事领域主要集中在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中。田晓昕在审理中发现,妥善解决此类案件会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各方联动才能更好从源头化解。田晓昕在对西城法院审结的189件涉新冠疫情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进行深入调研后,撰写了涉疫情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司法建议,发送给西城区房管局。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这样的工作就发挥出更大意义。”田晓昕说:“希望能对解决此类纠纷、明确市场交易预期、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等方面发挥助力”。

很快,西城区房屋管理局就予以采纳,并回函感谢道:“这份司法建议函里不仅有翔实的司法数据,对各类热点争议的处理意见,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不仅为我们提供、理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也会让我们房管部门在行政调解和行政监管工作中更有底气。”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这是田晓昕入职之初认认真真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十二年时光中,她用一份份掷地有声的判决、一次次充满温情的努力,为“青春”二字给出了响亮的答案。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