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北京法院建立健全诉源治理机制 为接诉即办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发布时间:2022-06-29 15:39:06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探索了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涉及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化解等诸多方面。办理好12345市民热线诉求既是接诉即办的核心要义,也是源头预防调处化解矛盾,避免大量纠纷演化成讼的关键。北京高院调研发现,全市各级诉求承办单位在接诉即办和主动治理的过程中,尤其在矛盾纠纷的调处上,亟需法律方面的指导帮助。北京法院主动融入接诉即办基层治理实践,通过创新诉源治理机制,为接诉即办改革提供一系列法治保障。

畅通渠道精准对接及时响应诉源治理司法需求

北京法院从2021年开始探索建立以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牵引的诉源治理需求响应工作机制,即在原有为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提供诉讼咨询、联系法官、案件查询、投诉举报、意见建议等诉讼服务的基础上,增设诉源治理专线服务功能,以街道乡镇党委政府等基层市民诉求承办主体为主要服务对象,针对处于潜在或萌芽阶段尚未进入司法程序的矛盾纠纷,延伸审判职能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提供法律支持、指导调解、司法确认、普法宣传,以及其他与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相关的法律服务,及时响应各诉求承办单位的司法需求,推动矛盾纠纷由终端解决转向为源头预防化解,既能与接诉即办有机衔接,又能与各类诉源治理主体良性互动。

自12368热线诉源治理机制建立以来,已响应全市16区137个街乡镇的各类诉源治理需求751个,其中涉及法律咨询55个,法律支持84个,指导调解224个,司法确认119个,普法宣传221个,沟通协调、意见建议等其他相关48个。通过法律支持,对接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司法保障需求,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源头预警预防,提前防控化解重大矛盾风险。通过指导调解,加强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机构的协调配合,强化对各类调解组织的指导,促进批量纠纷诉前化解。通过司法确认,及时审查人民调解组织和其他组织调解达成的协议并予以司法确认,依法保障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得到实现,维护调解活动的严肃性。通过普法宣传,加强对街乡村居的法律指导,帮助增强人民群众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提升基层自治组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推动基层社会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立足本职主动参与助力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每月一题”中,有些问题既是市民诉求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同时也是诉讼案件的高发频发领域,通过加强行政与司法在“每月一题”上的协同联动,能够有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今年4月,以近三年全市法院审理的涉外卖快递等相关民事案件为样本,通过对新业态用工模式发展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度分析,从司法审判实践角度,提出了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的建议和解决思路;5月,围绕“物业服务不规范问题”,运用司法调研成果,对涉法涉诉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和法律评估,为相关市级部门推动问题解决,健全和完善物业服务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对策建议,从市民诉求和矛盾预防两个角度进一步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下一步,北京法院将进一步优化12368诉源治理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知晓度,切实为基层一线诉求承办主体预防、调处、化解矛盾提供法治保障。同时,持续深度参与“每月一题”问题解决和相关政策研究,有效发挥司法辅助决策的作用,推动重点民生领域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化解,努力创造诉源治理的北京经验。









 

 

 

 
来源:北京时间客户端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