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一部振奋人心、荡气回肠的国产大片引领了“黄金周”电影热潮,它就是令人期待已久的以扫黑除恶为题材的电影《扫黑·决战》。在时值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收官之际,和建党100周年到来之时,这部主旋律电影的横空出世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与时代脉搏密切呼应,更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黑恶势力坚决打击的强烈决心,看完之后,我从内心深处涌起了身为政法干警的自豪,也更加认清了我们肩上守护人民、守护社会的光荣职责和使命。
废弃的工地、昏暗的地下娱乐城、阴冷的街巷……整场电影都以暗色为主调,烘托出了正邪交锋前浓重的氛围,也暗示了扫黑除恶战场上面临的残酷艰难。扫黑专案组宋一锐一行初进魏河县,便遭遇非法聚众围堵,吃了各种闭门羹,调查尚未开始就已阻力重重。而得知自己被调查,黑社会头目孙志彪不仅毫不收敛,还愈加猖狂,扬言道“酒照喝,日子照过”,明里暗里跟专案组叫板,在设计陷害专案组迫使其不得不暂时撤出魏河县后,竟然还撒着冥币欢送专案组。高空坠楼、上吊自杀、开车把人撞死……镜头里黑社会组织的各种惨绝人寰的犯罪手段令人发指,而某些地方官员甘愿腐化堕落,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行为更是令人痛恨和不齿。在长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下,基层政权被黑社会组织侵蚀的不堪入目。面对一手遮天的黑社会组织,专案组勇敢无畏,不管有多大阻力,专案组组长宋一锐只说了一句话:“有多少抓多少!”这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出新时代政法干警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上的必胜决心和信念。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部电影一上映即收获好评连连,有网友直接评论,“这部电影对现实社会是一剂猛药。”电影中许多重要情节设计都来自现实中的扫黑除恶真实案例,电影一开场的“水泥地埋尸”情节直接取材于震惊全国的“校园操场埋尸案”,迅速令人勾起对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来的时光记忆。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挖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案件,这些案子都曾在网上引起众多的讨论,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印象。尤其是当年“孙小果案”和“校园操场埋尸案”形成的强烈对比,曲折离奇的悬案情节其中涉及的黑恶势力更是让人出乎所料。网上许多人因此感慨:一个原本应该活着的举报人已经死了,一个原本被判死刑的人却还活着。黑恶势力的张牙舞爪,是破坏法治社会的最大毒瘤!
法治,是一个社会民主、和谐、诚信、友爱的基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治社会是我们渴望构建的社会。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推进,各个黑恶势力案件的依法审结,一桩桩触目惊心的真相浮出水面,而令人更为关注的案件背后存在的“保护伞”也终究逃不过法网的搜捕,这些黑恶势力的铲除,就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交待,也是对遭受黑恶势力残害的受害者们的最好告慰。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虽已收官,但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却永远在路上。通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持续推进,如今各地黑恶势力已经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上至中央、省市,下至乡镇、村里,各级各部门对人民群众举报线索的深挖、彻查,各个黑恶势力团伙纷纷被剿灭,三年的专项斗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就像电影《扫黑·决战》中折射出的那样,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搏击让那些以前从未见过的阴暗和堕落都在世人面前一一显露,但也因此让我们看到正义,看到光,看到前进的方向。毕竟,就算再阴暗的角落,也挡不住光的照进。
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幸福感。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之必须,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每打掉一个黑恶势力,就是清除一个害群之马,就能让社会多一分公平正义,老百姓多一分安宁和谐。只有坚决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行到底,彻底消灭黑恶势力,形成有力的长效机制,才能让法治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构建起平安、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