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法院 > 法官出镜
通州法院法官:王宝荣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作者:窦娟  发布时间:2020-11-12 10:48:13 打印 字号: | |

通州法院法官:王宝荣

王宝荣法官正在开庭审理案件

王宝荣法官带领党小组成员学习

王宝荣,通州法院民一庭(家事审判庭)审判员,五次获评优秀公务员,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评北京市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所率审判团队党小组被评为北京市法院优秀党小组。2020年,她因工作业绩突出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2011年,王宝荣带着对法官职业的无限憧憬和热爱走进了通州法院。九年来,她坚持情理法相融合,彰显司法温度,逐渐成长为百姓眼中有烟火气、有温度的人民法官。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就是她对法律事业热爱与奉献最好的证明。

情理法相融合 彰显司法温度

身为家事审判法官的王宝荣,在家事案件的审理中,总能设身处地用温情安抚当事人的痛苦。

在处理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时,王宝荣了解到,孕妇李某在分娩过程中不幸胎儿死亡,年轻的夫妇俩为此悲痛欲绝。于是,她通过仔细研读住院生产的病历和婴儿的尸检报告,寻找案件突破口。

在初步掌握案件事实的基础上,约谈医院,了解具体诊疗过程,释明法律风险,仅用16天便督促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快审快结,大大减少了当事人的痛苦煎熬。

案件审结后,王宝荣不忘关切地安慰李某夫妇,鼓励他们早日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沉浸在悲伤中的李某夫妇被来自这位女法官的真诚与关爱深深打动了,他们向王宝荣及其助理送上了锦旗,锦旗上写着“心系百姓,秉公执法”。

毋庸置疑,这八个字是这一对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年轻夫妇,在一次民事诉讼中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高度评价。

面对懵懂、天真的未成年人,身为母亲的王宝荣总是满眼的关切和疼爱,句句语重心长;面对无助老者,身为子女的她总能轻声安抚,甚至走下法台给哭泣的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面对家庭突逢变故的当事人,更会力所能及提供帮助。

勇担审判重任 护航城市副中心建设

面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时,王宝荣处理得狠、准、稳,在服务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上展现出应有的担当和魄力。

在处理某微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与某资产管理运营公司、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等系列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涉案标的达1.15亿元)时,高效完成涉案四万余平方米违法建设造价评估,既有效助力疏整促专项工作,又及时确保了案件证据保全,获取了准确的第一手损失评估数据,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庭审过程中,她冷静、细致、准确把握案件争议焦点,引导各方充分发表意见,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一鼓作气,高水平完成长达两天的庭审,最终作出正确裁判结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审理李某等四人诉郑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四个案件时,各方当事人就是否系郑某房屋漏水造成楼下的李某等四户装修损失争议较大。庭审中,各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王宝荣当即组织各方当事人开展现场勘验,从四楼到一楼,挨家挨户勘察装修、漏水状况,拆开卫生间顶棚查找漏水部位,亲手去探查漏水点和污水走向,认真分析漏水形成原因,实事求是,分配各方的责任。经过王宝荣的耐心调解,各方当事人心悦诚服,就赔偿问题达成了一次性解决协议。

注重党建创新 弘扬奋斗精神

日积月累,不断坚持党建创新。自2017年以审判团队为单位成立党小组以来,王宝荣带领党小组成员摸索出“四提升”党小组工作法,全面提升党员使命感、责任意识、专业能力、审判质效,在党建创新和司法案审判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齐头并进 凸显团队优势

随着党小组、审判团队的不断壮大,王宝荣也深刻体会到作为法官在司法责任制下、在法官助理的培养过程中责任重大。王宝荣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利用业余时间总结办案经验,丰富办案思路,并将自己所学、所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法官助理、书记员,督促、鼓励团队成员学习奋斗,共同进取。

法官助理张培曾多次获院先进个人、调宣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其撰写的论文《智能客服助推构建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基于对T法院法官电话接待情况的实证考察》获得第31届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法官助理秦芝、书记员聂培培分别多次评为院先进个人、优秀书记员。

生活中的王宝荣喜欢烹饪,煎炒烹炸样样精通。在她看来,烹饪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道道美味的烟火饭食,更是在表达对亲人、朋友,对生活的无尽热爱。带着这份热爱,即便是身居法台,神圣庄严,她却用最质朴的方式将温暖带给无助、彷徨的人们。

2011到2020,九年,在庄严的法台上、在保障副中心建设的事业中、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征途上,王宝荣的最美芳华一直在奋斗中彰显风采。

她的身上,女性独有的柔和之外,还有着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精神。爱烹饪、爱生活的她,带着人间烟火的温暖,心系百姓,务实创新,坚持不懈,贡献巾帼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梅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