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纪实
——法院的温度
作者:吴楠  发布时间:2019-08-09 10:12:23 打印 字号: | |

    在来到顺义法院之前,我和大家一样,觉得法院是很严肃甚至是冰冷的地方,法槌敲响,是非曲直容不得半点商量。但入职法院至今,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法院是有温度的,法院的温度不仅仅体现在雷厉风行的司法强制,也深藏于细陈慢梳后的握手化干戈。

      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顺义人深耕在这片土地,将追求公平正义、坚持以和为贵铭刻于心,形成了别具乡土特色的调解传统。一代官司几辈仇,这样的意识还是根深蒂固的,那调解工作在法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我院院长李旭辉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法院比作医院,那么开庭审案就像是住院开刀。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大多数案件都属于“感冒发烧”,能“吃药”就不要“动刀”。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就是将人民调解与快速裁决相结合,让人们更加省时、省力地化解纠纷。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调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失去了儿子的老夫妻,在顺义法院的调解室,老人抹着眼泪对调解员说:“我要告我儿媳妇,我儿子去年刚去世,儿媳妇不但想霸占儿子全部的遗产,还不让我们见孙子,您一定要替我们主持公道!”原来,原本关系和睦的儿媳因为儿子的丧葬费用、遗产继承等问题和老人纠纷不断,就连唯一的孙子也有半年多没见到了。老人心急如焚,打算将儿媳告上法庭,要求依法分割儿子的遗产,包括存款、住房,都要给二位老人一份。
       这个案子如果上了法庭或许就是普通的遗产继承案,对照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谁该分得多少一目了然。但朝夕相处的家人一旦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对双方来说都是费时费力又伤感情的事。法官和调解员充分了解了双方的情况后,向老人释法析理:“您儿子的存款、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孩子又和妈妈一起生活,就算上了法庭也会把大部分财产判给儿媳。您和老伴都有不少退休金,您的本意并非争夺儿子的遗产,您担心的不就是孙子以后的生活没有保障,担心没有了儿子的维系,儿媳和孙子会跟您慢慢疏远吗?孩子上学需要钱,儿媳每个月还要还房贷,您再把存款和房产分走一半,让他们娘俩怎么生活呀?如果孩子看到爸爸刚去世,妈妈和爷爷奶奶就对簿公堂,他会怎么想?”
       调解员不厌其烦地给双方讲解《婚姻法》、《继承法》,引导他们进行情、理、法的换位思考,最终达成了共识:把儿子名下的房屋过户到孙子名下,至于存款,两位老人同意归儿媳和孙子,儿媳也答应经常带孩子回来探望两位老人,像以前一样赡养照顾公婆,双方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也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法律写在纸上或许就是一排方正又冰冷的文字,但法院却是一个有法理也有情理的地方,新时代的法院工作应该如利剑出鞘,也应该充满温情。
       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审判质效,甚至影响司法公信力。调解并不是和稀泥,法院不能只是坐堂问案,更要把化解纠纷、宣传法治的工作主动延伸到大门之外,让纠纷止于诉前。从2010年到今天,我们从学习探索到引领示范,开创了适应新时代首都发展需求,也独具顺义本土特色的工作模式——“多元调解+速裁”。法官和调解员们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解决矛盾,将婚姻家庭、物业供暖、民间借贷等多发易发纠纷全部纳入先行调解程序。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四方联动机制,将70%的民商事案件化解在人民调解和速裁阶段,调解成功的案件中,80%的纠纷在十天之内调解完毕。我们一直在努力,让司法公正看得见、信得过、等得起、实现得了。
       这座潮白河畔的法院与共和国同龄,如今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回首过往,北城根县政府东跨院内的简朴民房,建新西街旁的五层小楼,都留下了几代法官深耕顺法的身影。70年过去,唯一不变且历久弥新的,是深埋在顺法人心底的法治追求,是历经70年风霜依然不变的法的温度。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