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战场,执行法官给人的印象总是在奔波,不是去找人查物,就是去扣押腾房,还要不时面对突发事件。雷厉风行、胆略兼人,又要霸气侧漏、气场两米八,这些是执行法官的“典型”特点。
但是也有“非典型”的执行法官,裁决异议、速执速结、总结反馈,这些工作大都需要法官端坐法台或者办公桌前,凝神聚气、深思熟虑。无论“典型”还是“非典型”,他们都在用专业法律性和规范技术性为复杂综合性的执行工作增速提效。
张旸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非典型执行法官。他来自辽宁锦州,身材魁梧、器宇轩昂、比较费布料,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比较费面霜,行思坐想、笔耕不辍、比较费头发。
一起为难的案件
2005年,张旸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来到了海淀法院。2008年,在民一庭摸爬滚打三年多后,来到了执行局,继续摸爬滚打。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一公里”,但是实现起来并不简单。在执行中祭出“洪荒之力”,不过是标配,“执行虐我千百遍、我待执行如初恋”,这才是高配。
有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执行案件,张旸至今记忆犹新。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合伙租赁了一间小铺子开餐馆。申请执行人早上炸油条卖早餐,被执行人晚上经营小饭馆。一天晚上,由于被执行人的疏忽导致煤气泄漏,申请执行人早上开火后,发生爆炸,其被烧伤。申请执行人急需拿到赔偿款继续治疗。
张旸不是少年但是热血,一如既往的正义感爆棚,治病钱还敢不还,太不像话了!于是,他对被执行人下达最后通牒,再不来法院履行义务,就强制执行!第二天,被执行人和其爱人准时来到了海淀法院。两人衣着破旧、神色疲惫,被执行人的爱人还身患残疾。看到张旸后,两人齐刷刷的跪下抱住张旸大腿,哭诉一家人多不容易,但是一定会还钱。
海淀法院地处中关村丹棱街,周边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法官在法院门口被抱大腿,画面太违和,实在不忍想象。张旸很快从惊呆和尴尬中镇静下来,将两人带到接待室,仔细询问和了解两人的生活现状和履行能力。
被执行人虽然生活艰辛,但还是如自己承诺的那样,努力工作偿还了4万多元给申请执行人,张旸还帮助申请了司法救助,这起案件最终得以较为圆满地执结。
基层法院的执行工作,特别是涉民生的执行案件,有些难以用法律和道德去评判,但是任凭风吹雨打,稳持公正善良。法官的公正善良之心不一定济世济众,但是一定有光,一定能带来希望。
一篇百佳奖文书
执行工作不仅仅需要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也需要付出智慧和心血。2015年,张旸被任命为执行三庭(执行裁决庭前身)副庭长,他的“非典型”得以更加“典型”地发挥。
在张旸看来,干执行就得做到两个“必须”,必须充分考虑每一起执行案件的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在严格保障案件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必须不断的学习,不管是对执行法律的系统掌握,还是对执行规律的认真总结,都要努力做到极致的专业。
疑难复杂又社会影响大的案件不好执行,但却是调宣工作很好的素材。每每于此,张旸的“少年感”都很充沛,像对待真爱那样珍惜此类案件,认真写判决,认真做调宣。他的裁判文书屡屡在全院优秀法律文书评选中被评定为优秀裁判文书,撰写的北京某物流公司与北京某信托公司、北京某商贸公司案外人异议纠纷一案的执行裁定书,在全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百佳奖”评比中荣获三等奖。他还多次在最高法院执行局、中国行为法学会举办的各类研讨会上斩获大奖,多篇外宣稿件登上了中央级媒体的版面,全然不顾自己的发际线。
执行工作也需要静下来深入的思考,有张有弛有方向,这样的执行之路才会走得更远。
一项给力的制度
2017年,海淀法院大刀阔斧开展“三全五化”执行机制改革。以执行指挥办公室实体化运行为核心,对执行局内设机构重新布局,调整为“执行指挥办公室”、“执行实施一部”、“执行实施二部”和“执行裁决庭”。
改革后,执行指挥办公室作为“战情分析室”和“参谋联席会”,管理服务、协调调度和统筹监督的功能更加强大,让执行工作变得可控,事务性工作高度集约,各个环节都能良性高速运转。
2018年,执行指挥办公室又增设速执、恢复执行和腾房3个团队,目的是通过探索案件繁简分流、规范终本案件恢复执行和破解腾房难题,疏通执行机制的梗阻,提升执行效率。
这一年,张旸转战执行指挥办公室,被任命为副主任,负责速执团队的组建和运营。执行速裁团队成绩斐然,全年结案2772件,位列全院首位。
张旸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院“三全五化”执行机制改革,也得益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看卷看到眼花、写判决写到头疼、订卷订到手麻,这些都是难免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要连续鏖战,大家只能抱团取暖、共同吐槽,不能被无穷无尽的案件压垮。
一次温暖的陪伴
季节一个接着一个,梨花满地、荷韵清扬、丹桂飘香,执行工作好像永远没有淡季。
繁忙之中,张旸也有自己的爱好,例如:他喜欢打篮球,每周都要被团队中的年轻人“吊打”,骑车和打羽毛球没喜欢起来,但是一直在努力,否则他那些专业装备实在无用武之地;他读书没有边界,法律类、社会类、文学类的书都看,尤其喜欢科幻,无比爱慕刘慈欣,看《流量地球》激动万分就差泪流满面了;他还喜欢看电影,观影角度清奇,认为《碟中谍》不是特工片,而是一部关乎信仰的电影,其中的故事和法院执行工作很像,要在工作中用情怀坚守自己的良知和底线。
他最大的爱好是陪伴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他会陪孩子画画、陪孩子读书、陪孩子学英语,当然还有陪写作业。最近又多了一项陪伴,陪练钢琴,而且是孩子练完他接着练,完美诠释了中年人狠起来啥都学、啥都能学会。他始终认为,好的东西一定是美的,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清澈无比,很容易在音乐、美术和书籍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不再少年时,试语少年事。顺利执结的喜悦、旅途奔波的劳累、执行无果的无奈,这些执行中的五味杂陈,一直伴随着四十不惑的张旸,他依然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新奇和热爱。从执行难到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再到“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时间见证着张旸和其他“典型”、“非典型”执行战友们的拼搏努力、无惧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