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在诉前调解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作者:贾琳娜  发布时间:2018-08-09 15:25:26 打印 字号: | |
  今年4月,我刚刚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特邀调解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加演讲比赛,内心也充满了骄傲。

  我是三年前从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办事处退休的副处级调研员。退休前,曾担任过多年的司法科科长,也从事过街道工会、妇联主席、办公室主任、地区信访及人大代表联络员等工作,临近退休还负责过万寿路地区业委会指导监督等工作。我,是一名真正接地气的基层第一线的公务员。

  凭借我3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阅历,怀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满腔热情,受邀来到了海淀法院诉前调解中心,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特邀人民调解员,在实践中精心地感受着工作中的一点一滴。

  我和同事们一年成功调解2000多个案件,正是我们调解员的辛勤努力,满足了涉诉群众对构建团结友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渴望与期盼;正是我们调解员的真情付出,筑起了维护社会公正、防止矛盾激化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调解成功一个案件,就等于为当事人尽早争取到了合法利益,为法院降低了诉讼成本,减轻了办案压力,更为加强法制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一份贡献。

  从做调解员以来,我经手调解成功的案件已经有700多个,每个案件都是怀着真诚执着之心完成的。

  一位年近70岁的老爷子,本来他们一家老少三代5口其乐融融,老太太是当家人,与儿媳关系融洽和睦,公婆2人也决定将拆迁分得的一套三居室楼房写在唯一的儿子名下。

  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前儿子突发重病不治身亡,身心受到重大打击的老太太也随之撒手人寰。原本让人羡慕的幸福的家庭就这么破碎了,剩下老爷子和儿媳妇、小孙子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逐渐为一些琐事产生口角,以致矛盾频出互不信任,最终为房屋对簿公堂。

  听着他们各自满含泪水的述说,我也特别不好受。我想,老爷子与儿媳都受到巨大心灵的痛伤,虽然还有亲情维系着相互关系,但全家就这么一套房,都渴望有一个居住方便、更加独立的生活空间。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我该怎么调解他们的矛盾,怎么解开他们的心结呢?

  我真诚地劝说他们:“家庭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冷了。”结合实际开导他们:“无论生活怎么变,人不要变。无论世界怎么变,心不要变。”特别嘱咐儿媳妇:“赡养老人,是责任;善待老人,是美德。”

  我先后调解了三次,既要站在情理的角度,切实地理解他们的苦衷,用人之常情感化他们;又要站在法理的角度,讲清楚房屋继承需要析产、评估、过户、裁定、甚至判决等等方面的法律程序,强调要有法可依,依法主张自己的权益。

  我的真诚与耐心,终于让老爷子和儿媳妇短时间内达成了调解协议,把原来儿子名下的那套楼房改写在孙子名下。儿媳在附近买一套小单元房,产权也写在孩子名下,这两处房子老爷子享有永久居住权。协议达成后,老爷子眼眶里含着泪水,使劲儿地握住我的手,很久很久。刹那间,那握手的力道,让我感受到了老爷子对我发自内心的感激与信任,也体会到了老爷子对调解结果的认可和满意。

  化解争执、制止怨气,是我干诉前调解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诉前调解工作真正的价值所在。以往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邻里纠纷无非一个“气”字;感情婚姻无非一个“情”字;生产经营无非一个“利”字;经济债务无非一个“钱”字。气儿理顺了事就通了,情找准了结就开了,利分平了人就和了,钱算清了怨就散了。诉前调解工作,就是要学会运用“情、理、法、德”四个字做文章,达到“法为度、理为先,和为贵、情为真”的理想境界。

  至今,当事人送给调解中心的锦旗挂满了我们的办公室。每一面锦旗背后,每一桩调解成功的案例背后都凝聚着的人民调解员在辛勤工作的汗水与心血。面对着一面面锦旗,大家了解到的不仅是我个人,而是我们调解中心这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在与同事的交流中,我经常会听到三个字,就是“为什么”。贾老师为什么你这么大年纪还要去工作?为什么你偏要去挑战自己?为什么?为什么?

  我说,人们都习惯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衡量他人,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活法当然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 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也享受工作的每一天,珍惜每一天。诉前调解工作,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平台,给了我一个奉献个人才智、真诚回报社会的岗位。我为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高兴,我为自己身为海法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会把以往的成绩和荣誉当做生命的加油站,让生命之舟永远行进在时代的主航道上,在平凡而富有意义的人民调解工作中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永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