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事热评
司法提供助力 让医生敢担当
作者:张国龙  发布时间:2018-03-15 16:42:05 打印 字号: | |
  手术前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其目的是为保证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然而,对于抢救时机的把握,只有医生才是最清楚的。因为签字问题导致患者不能及时获得救治,因为签字问题导致医生不敢手术,因为签字问题导致医患纠纷,这些问题在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而得以解决。

  危急关头,生命最重。

  在医院,医生是最值得信任和托付的。生命的救助有时就在转眼之间。制定医疗诊治的操作规则,目的是为保证生命安全。如果某项程序规则妨碍到这一根本目的,那么有必要对其进行限制。不能让一个签字问题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因为生命最重。

  《解释》规定了两种情况下医生免责:一是为抢救病人未及时取得本人或家属的书面同意,但未造成损害后果;二是为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无法取得本人或家属书面同意。两种现况下,医生最紧迫、重要的任务是尽最一切可能挽救生命,将病人的生命健康放置于第一位。在《解释》发布之前,因医生在实施手术前未取得书面同意,发生医疗纠纷时,病人或家属往往以此为借口要挟院方,或起诉医院或进行医闹。院方往往因自己工作中存在瑕疵而自认“倒霉”,然后赔钱了事。长此以往,导致医生在面临同样情形时,不敢直接进行抢救,而是等待“签字”,看似遵守操作规则的治疗过程,实际上受伤害的是病人。

  让医生敢担当、勇担当,司法助力保障。

  如何让医生在关键时刻以挽救生命为第一要务,让需要及时治疗的病人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医院的救治,打通生命的通道?这需要法律给医生提供一个“庇护”场,让医生在尽职尽责时无后顾之忧。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发布司法解释,消除医院的担忧和畏惧。让医生在生命危急关头能够“安心”治病救人,在关键时刻勇于实施治疗方案。这是人民法院通过司法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让勇于担当者敢做事、无顾虑,这是司法运行过程中,人民法院的职责和使命。该《解释》的发布,能够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

  让生命重于泰山,让医生勇于担当;让司法助力医生、提供保障,让法治构建社会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陈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