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建设,除了要在规则治理和全面推进上下工夫外,追求司法的公正廉洁是永恒的主题。
廉洁是一种清正在德的自制力。廉洁不仅需要外在的制度保障,更需要内心的自信与克制。廉洁是法官的生命,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旦内心出现松懈,迈出公平正义防线,不仅有愧于身后的国徽、心中的天平,自身也必将追悔莫及。实现公正司法,需要每一位司法工作人员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只有把好第一个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发挥克己奉公的精神自制力,才能确保审判之公正。
廉洁是一种不言自威的威慑力。法官职业介入社会生活之深广,与各类利益主体的关系之密切,无疑是可怕的诱惑和巨大的陷阱。法官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以浩然正气肃歪风邪气,以刚正不阿拒熙熙利攘,则请托送礼者、蝇营狗苟者必然无路可寻,软弱腐败者必当束手无策,相形见绌。不向人情妥协,不依关系徇私,不因金钱折腰,廉洁产生的威慑力自然将外部不当因素的影响拒之于公正之门。
廉洁是一种取信于民的公信力。司法公信源于公正,公正始于廉洁。司法清廉,则法治兴盛、百姓拥护;司法腐败,则人心向背,践踏法治。廉洁的力量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法治的理解与信任,体现在人民的信任之中。只有做到全方位的司法公开,改进工作作风,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塑造风清气正的司法环境需要从点滴做起。
“公堂一言定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法官是法律的化身,是社会公平正义防线的最后守护神。廉洁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和外在的文化表现,对于促进司法公正有着强大的作用力,每一名法官都应无时无刻牢记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坚守廉洁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