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时评
除了缅怀,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者:时钟  发布时间:2016-03-04 15:21:47 打印 字号: | |

昌平法院马彩云法官被当事人枪杀一事,让2016年2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很不宁静。
   三天以来,微博微信被刷屏,法律圈里的朋友、同事齐声哀悼、愤怒、呐喊,但除此之外的世界,悄无声息,歌舞升平。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你觉得天寒地冻,别人觉得温度刚刚好。
   尽管无比难过,但事情终将过去,缅怀也好,反思也罢,也许随着朋友圈的不断刷新,再多的哀思也终将渐渐沉帖,回归寂静……
   那么,除了缅怀,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比如,对于塌了半边天的家庭,能否有长期的帮助?
   据报道,马彩云有一个12岁的儿子,丈夫也是法院的干警。对于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工薪家庭而言,她的去世除了给家人造成巨大的感情创伤外,抚幼养老的经济重担也显而易见。推而广之,今年来屡见报道的全国法院其他因公殉职的法官,也大多存在这样的困境。那么,除了网友、同事自发的捐款、募捐,是否能有具体的办法和长效的机制,让英雄和他们的家庭避免二次伤害?
   比如,对未来法官的职业和人身保障,是否能尽快出台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近几年频发的涉法官暴力伤害事件之后,我们大力加强了法院的安保措施,安检、监控设施日益完善。但是,离开法院,下班之后的法官还是普通人,不可能随身携带防身工具,不可能人人练就防身术,也不可能为亲人额外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那么,面对那一声声威胁恐吓,我们能期待对法官和他们的家人更为完善的立法保护吗?
   再比如,仍然坚守法院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来表达对马法官长久的敬意?
   这一次法官群体空前团结的集体呐喊,其实是压抑许久的情绪释放。事发之后,在官方消息未出、其他信息频频被删的那二十多个小时里,悲伤、焦虑、质疑的情绪弥漫在朋友圈中。
   鲁迅先生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作为普通一员的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格局,但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尽一点心力。
事发之后,为了处理好马彩云法官的身后事,有好多同事忍着悲痛连续几天不眠不休;
   周一上班,周围的法官虽然表情严肃,情绪不高,但开庭、判决、调查、执行并未因此停滞;外出调查、执行并未因此止步;
   回到家中,我们仍要面对家人处理好柴米油盐,照顾好老人孩子……
   所以,我们最能做的,就是认真工作,好好生活。
   用心对待每一个人,当事人也好,亲人朋友也罢;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案件、执行、手边的每一件工作,家庭的每一桩小事。
   理想的彼岸虽然遥远,但曙光已现;此刻的我们请收拾伤痛,勠力向前。

 
责任编辑:梅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