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北京武警指挥学院的那些日子
作者:东城法院 张亚婷  发布时间:2009-12-25 10:02:04 打印 字号: | |
  在结束了50学时的院内培训之后,作为北京市法院2009年新录用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我参加了市高院统一组织的为期6天的集中脱产培训。

  这次培训可谓一波三折。正值甲型H1N1流感高发期,原定于在解放军防化指挥学院进行的培训被迫延时改地。临行前,院领导特别强调了每天坚持测量体温和进行消毒等卫生安全工作,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中我们背起行囊出发了。在北京市武警指挥学院度过的6天时间,既有偶遇同窗的激动不已,也有对生活条件的小小抱怨,既有直面知名法官和感人事迹的敬佩之情,也有“阔别已久”的军事训练后的疲惫困倦……回首这难忘的6天,无数场景涌现眼前,品味这难得的6天,那般收获娓娓道来——

            理论培训——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开班仪式后,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于厚森同志给我们上了第一课《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于院长从当今世界的新局势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特点谈到了当前法院面临的新任务,让我们明白了新形势下对人民法官的新要求和我们将要肩负的重大使命。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超的司法能力是成为一名新时代法官不可或缺的三要素,这也是之后几天的学习重点,法院系统各方面的工作能手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纷沓而至:保密意识的养成,法官职业纪律与司法廉洁意识的培养,法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院人事管理制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要数宋鱼水法官以及那部以她为原型的影视作品《真水无香》。宋法官用她独有的人格魅力阐释了“人民法官为人民”这简单的7个字背后蕴藏着的不简单的道理,《真水无香》更是一部现身说法的好教材,在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我国的司法制度还在不断完善,在这种大环境下,我想李聪法官的故事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无数年轻法官的缩影。刚走出校园的我们尚缺乏工作经验,如何正确协调好法律公正与“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的关系,找到平衡法律思维与群众观念的桥梁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务培训——业务技能的提高

  如何对法院的诉讼文书材料立卷与归档,如何做好法官的助手,如何辅助制作法院的裁判文书,如何使用法院的信息网络……这些业务技能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能否正确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效。结合集中培训前在院里接触过的审判实务,带着感受和疑惑学习的我们收获颇多。许多繁琐的基础性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十足的细致与耐心,任何不经意的小疏忽,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大麻烦,对每个小细节的认真负责其实正是对整个审判工作的负责,对人民权益的负责。

            军事训练——纪律意识的培养

  “吃饭时不准说话,要等一桌人到齐才能坐下!起床和熄灯都要听哨声讲纪律!洗澡要排队要迅速!队列中做任何动作都必须打报告!……”一项又一项铁的纪律让初到武警指挥学院的我们特别不适应,常常因为疏忽被教官训话,可6天的军事训练下来,大家都渐渐的习惯了不时响起的哨声,习惯了秩序井然的队伍,习惯了团结友爱的生活。短暂的军旅体验也许并不能给我们的生活习惯带来太大的改变,但是不知不觉培养起来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正是作为一名法官必备的素质吗?

  仍记得在最后一天的结业典礼上,我们近600名新录用大学毕业生一同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的神圣一刻:

  “作为北京法院系统光荣一员,我郑重宣誓:我一定会在庄严的国徽下,忠诚于党的事业,服务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全力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努力实现首都法院‘确保让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官司’的工作目标!”

  余音环绕在大礼堂的上空,字字句句,铿锵有力,铭刻在心,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将倾尽青春和热情去完成的光荣使命!
责任编辑: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