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繁密的树叶暖暖地洒在身上,再一次迈进熟悉的大门,第一次走进法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穿过时间的隧道,我又是那个身处象牙塔、对社会充满好奇、对未来满怀憧憬的法律专业学生,带着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官的崇敬走向梦想。
经历过辛苦、刻苦、紧张、忐忑、猜测之后,终于迎来了喜悦和兴奋。我终于能够成为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主持公道的司法队伍中的一员,能够有机会穿上庄严的法袍、端坐于肃穆的法庭之上,做居中裁判之人,守住公平正义之底线,维护司法和法律的权威,使中国的法治犹如西方拥有悠久法律文明的国家一样先进,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法律氛围,使全体人民对法律和法官怀有足够的信任和尊重。
如今在法院工作已经将近五个月了,从接触档案工作开始到成为执行庭的内勤,白驹过隙,工作忙碌而充实,高院和本院组织的岗前培训和社会实践令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许多优秀法官和领导从理论的高度帮助我们认识法院工作的性质以及一名法官所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具有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宋鱼水、马军、周瑞生……一串响亮的名字是让人民称赞的好法官,是让法官骄傲的中坚力量,也是让我们由衷钦佩且一心看齐的模范前辈,他们令我领悟到出色源于细节、伟大源自平凡。将“三个至上”、“服务大局、司法为民”、“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种子根植于心中,用辛勤努力的汗水用心浇灌,期待开出最美的花朵是从那时就笃定的信念。
河北张家口地区法院的参观学习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法院环境之艰苦,条件之简陋,法官之敬业都令我记忆深刻,同样是承担着推进法治建设、树立司法权威的使命,他们要付出更多、牺牲更多、担当更多。但是他们却做得很出色,他们平凡得犹如一滴水,缓缓汇入大海,并形成无穷的力量,承载着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大船乘风破浪。
社会实践结束之后,我投入了执行庭的日常工作。在执行庭做内勤的经历令我近距离的接触当事人和执行案件,让我切身感受到百姓最迫切的希望和需求,以及法官的辛劳和超负荷工作的压力,更让我了解到中国的基本国情、法治环境、民众的法律意识以及司法干警的工作责任。的确,中国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下法律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有很大不同,成为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成熟法治国家是所有人的梦想,中国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几代法律人的努力成果。但是,我们同样要承认,即使站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仍然需要仰望设定的最终目标,这之间的距离和差距需要我们以及后来人的不断努力和奋斗。
中国的法官不能仅仅作出居中裁判,不能止步于法律事实,不能单纯依据法条裁判胜负,尤其在基层法院,面对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且心怀不满与怀疑的当事人,法官需要接近他们,理解他们,既要尊重法律、依法断案,又要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信任和用法律捍卫权利的意识。寻找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点,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统一,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结合已经成为法官日常工作的落脚点,肩负的职责和心中的理想是最强大的动力,推动法官不知疲倦的向前奔走。执行难像是长久难以愈合的伤口,隐隐作痛,稍一发作便会蔓延全身、痛彻心扉。但是越是一根毒刺,越有必要及时根除它,全国法院系统开展了清理积案专项活动,法官在清理旧案的同时仍要有条不紊的执行新案,加班加点以及巨大的压力成为家常便饭,而当事人的不理解、催促、抱怨、甚至指责和谩骂更是难以承受之重。看到当事人对法官的态度,我时常替法官不平,因为了解所以委屈,因为投入所以难过。但是中国百姓淳朴善良、直率坦诚的性格又时常令我感动,每当有当事人赠送锦旗给法官时,我都会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融洽氛围所感染。我们作为捍卫公平正义的使者,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心血,以坚韧、隐忍、耐心、宽容面对工作和当事人,替民分忧、为民解难是人民法官的题中应有之意,是中国的司法干警担负的光荣使命。
“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作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树荫的。”我只愿做一片绿荫之中的树叶,怀着希望和坚定,小心呵护,为花的盛开、为果实的结出遮风挡雨,带着微笑和欣喜,迎接绚烂明媚的春天和收获硕果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