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无限怀念,我们惜别了草原上的日子,结束了这次的社会实践锻炼。
在与内蒙古基层法官相处的短暂日子里,我时时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在广袤无边的草原上,守候着人民法官的理想,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大道上,心怀大爱,手握法槌,刻下一个个坚定的脚印。
这种大爱是情牵事业的热爱。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端,经济较为落后,而我们到访的武川县更是国家级贫困县,武川法院是呼和浩特市九个基层法院最落后的一个。就是在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武川县人民法院及西乌兰不浪派出法庭法官不在乎条件的艰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勤勤恳恳服务百姓十几年。内蒙古基层法院虽然大多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法庭记录仍然使用手写方式,多数庭室只有一个合议庭,派出法庭多位于偏僻落后的区域,送达执行等工作之苦可想而知。然而从这些法官的言谈举止中,我们明白,他们将人民法官的事业融入了生活的一点一滴。从这些法院的业绩中,例如赛罕法院白塔法庭执行局清理积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看到,他们将“三个至上”全力贯彻在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中。从基层法院领导的殷切嘱托中,我们理解,他们希望我们每个法官把为民服务扎根在脑海中。
这种大爱是心系百姓的关爱。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聚集了多种少数民族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关东移民。区情复杂,民意难解,是基层工作的难点。然而在这里的法官眼中,老百姓就是这里最可爱的人。我们曾问西乌兰不浪派出法庭老劳模孙庭长,是什么力量让您扎根在这里二十几年。孙庭长憨厚地笑了,如果说有什么力量,那力量来自于老百姓。这里的百姓纯朴善良,只要我们法官微笑的去真诚服务, 每当走入他们矮墙红瓦的家,都会收获百姓的热情招待。这里的每一名法官都深谙民情,以一颗充分理解百姓的心,耐心、细心、诚心地与百姓交流,正是这份沉甸甸的爱心收获了司法事业的丰收。赛罕法院白塔法庭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调解先进集体。西乌兰不浪法庭去年被评为内蒙古调解先进集体。所审案件只有一例发回重审。在这些可敬的法官身上,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王胜俊院长所讲的平民法官的含义,法官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心。
这种大爱是胸怀大局的博爱。大局是固守职业底线的坚持。内蒙古基层法官多生于斯,长于斯,辖区人口不多,因此请托严重。这里的法官告诉我们,职业底线不能触碰,他们能做的就是多解释多沟通,争取利用请托关系做调解、做宣传。在朴素的人民群体中,我们法官没有厌烦,没有责怪,而是顺水推舟,就势普法。他们身体力行,是践行廉洁公正的典范。大局是洞察社情的敏锐。呼和浩特东部距京不远,交通便利,把好敏感案件每一关就是为首都缓解压力。呼市法官争取用诚心打动当事人,做到矛盾止于事发或者做到案结事了。所以,虽然我们看不到呼市基层法院高楼矗立,看不到基层法官闲庭信步,但是我们却看到法院处处体现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却看到法官严于律己情系百姓的先进事迹。在偏远的山区,在落后的城市,在华灯初上后,在冰雪飞天时,处处有法官忙碌的身影,而正是他们所作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中国司法事业的华彩乐章。
告别了可爱的法官,挥之不去的是他们留下的精神食粮。他们用自己脚踏实地的人生谱写着人民法官的事业篇章。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感动,作为新入职的法官后备人选,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很高兴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这个可以让人播洒热血,培育希望的职业。这次内蒙之行,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三个至上”的实际含义。国情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三个至上”完美诠释了我们党情、民情、法情的内涵,是法官工作的指导明灯。
职业生涯刚刚迈出脚步,未来的道路崎岖而漫长。崎岖的是法官工作层出不穷的新挑战与自己学识经验不足导致的坎坷,漫长是几十年如一日贯彻“人民法官为人民”精神的艰巨与疲惫。然而从内蒙基层法官身上,我已经学到,司法为民,大爱无疆,心怀大爱,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心怀大爱,无论站在那片土地上,我们都会站好自己的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