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时评
网络时代的审判革新
作者:张鸿浩  发布时间:2018-11-27 10:27:37 打印 字号: | |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成立是前段时间的一条热门新闻。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他们的“营业”方式:24小时“不打烊”,起诉、调解、庭审、送达全程网上办理。这意味着打官司无需再舟车劳顿,也不用安检排队,一台联网的电脑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地“链接”审判程序。当事人主张权利轻松便捷,司法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审理流程的再造和诉讼规则的重塑,几乎破解了传统审判程序中时空阻隔的各种限制,真可以说是一次对审判的革命性重构。
   如果第一家互联网法院定位杭州是现实需要,那么在首都增设互联网法院可谓大势所趋。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互联网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涉网案件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与“杭州经验”相比,北京互联网法院收案类型更加多元,其在探索涉网司法规律、创新网络审判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党的十九大指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百姓对便捷诉讼、高效审判的需求不断增长,互联网法院的设立以及网络审判方式的创新,是人民法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动应对挑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有益尝试,也是信息技术时代人民法院拥抱大数据、提升智能化发展水平的积极探索。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一切执法办案活动的生命线和指南针。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不仅限于个案的处理结果,也反映在诉讼服务水平、法院改革建设等诸多方面。互联网法院的审判模式基于互联网的运行而存在,但并非只适用于涉及网络纠纷的案件。换句话说,涉网案件可以通过网络审理,其他类型的案件可以吗?其他地区的法院也能这样办案吗?互联网法院已经立案的一审案件,上诉到二审法院还能网上审理吗?如何让人民群众在诉讼中已经体验到的高效快捷得以延伸和扩展,是我们对公平正义的更高追求。
   “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信息时代发展大势作出了准确预判和重要指示。在建设网络强国的过程中,政府的监管、企业的创新、法律的保障一个都不能少。如果人民群众已经习惯了市场环境中各种信息化、智能化的沟通方式和交易规则,那么提供与之相配套的诉讼服务与司法保障就是人民法院责无旁贷的任务。无论是法学理论还是实践层面,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采用互联网审判的方式,我们的思路创新背后体现了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
   四十多年前我们曾经羡慕别国“新干线”的速度,十年之前连我自己也不相信点几下手机,生鲜美食就可以送到家。那么将来呢?假想一下若干年以后,当人们打官司就像现在我们用手机支付水电费一样方便的时候,或许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今天的这一步尝试对于未来的影响和意义。

 
责任编辑:梅玉兰